农田里积水的倒影映照着灰蒙蒙的天空,本应繁忙的秋收时节却因连绵不断的雨水而陷入停滞。
从9月至今,我国西北地区东部、华北、黄淮等地遭遇持续阴雨天气,多个气象观测站记录到历史同期最多降水。
河南省自9月16日以来阴雨日数达19.8天,较常年同期偏多9.9天,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;全省平均降水量221.4毫米,较常年同期偏多3.5倍,同样刷新1961年以来同期纪录。
01 天气实况
持续阴雨笼罩多个省份,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山西等地区纷纷报告异常降水数据。
在河北,10月1日至9日8时,全省平均降水量达69.7毫米,较常年同期偏多58.2毫米。石家庄市自10月5日起的降雨过程中,平均降雨量达158.8毫米。
山东烟台今年全市累计降水量截至10月7日6时已达856.9毫米,比常年同期多四成以上。持续降雨使土壤过湿,农田渍涝风险显著增加。
02 成因分析
稳定的副热带高压是造成此次持续阴雨天气的主要因素。
河北省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车少静解释,近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退速度滞缓,导致副高位置持续偏北,其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不断输送到北方地区,与冷空气交汇,形成了连绵降雨。
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舒楠进一步说明,北方地区冷空气活跃,降水沿着副热带高压北侧发生,加上此次过程低空急流发展强盛,为降水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。
03 农业影响
持续阴雨天气正值秋收秋种关键时期,对农业生产造成多方面影响。
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10月9日联合发布连阴雨和农田渍涝灾害风险预警,指出陕西中北部、甘肃陇东、山西中南部、河北南部、河南北部、山东北部连阴雨和农田渍涝风险较高。
其中陕西咸阳、铜川、渭南,山西临汾、运城、长治、晋城,河北邢台、邯郸,山东德州、滨州等地风险高。
土壤过湿导致机械难以下田,秋收作物收获进度偏慢,已收获作物无法及时晾晒,面临发芽霉变风险。
04 应对措施
面对严峻形势,各级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迅速行动,采取多项措施应对。
抢收抢烘成为当务之急。农业农村部派出4个工作组下沉黄淮地区重点县。
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排查摸清全省4963台烘干机械信息,及时向社会发布,引导农民群众和新型经营主体就近对接烘干点。
山东省菏泽市成立“三秋”玉米抢收抢烘应急领导小组,组建115支应急作业服务队、27个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投入抢收抢烘。
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首席张艳红建议,受降雨影响区域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避雨抢收晾晒秋收粮食,采取通风存储、烘干等措施;抢排积水防涝;调整播种策略。
05 未来预报
好消息是,这轮持续阴雨天气即将告一段落。
根据气象部门预测,河南省的连阴雨过程有望在10月19日后结束,转为晴好天气。
山东省烟台市的连阴雨天气预计持续至14日,届时将结束,不过17日前后还可能有一次降水过程,但不是持续性的。
中央气象台提示,13日至14日,华北、黄淮地区降水将自北向南陆续结束。
气象专家提醒,近期冷空气和连阴雨天气导致气温较低,河北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6℃至13℃,体感阴冷。
农民们站在田埂上,望着本该装满玉米的仓库如今却空置着。他们期待雨过天晴,能够尽快抢收地里的庄稼,确保一年的辛勤劳作不会付诸东流。
